出版职业资格考试复习如何精读教材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9-07-06

      [摘要]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是提升新闻出版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针对每年出版从业人员参加资格考试而通过率不高的现状,从考生边工作边复习的实际出发,指出了考生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考前重视并且多途径收集备考信息以及购买教材和历年真题的重要性,介绍了复习过程中通过资格考试的考纲和章节考题的引导对教材进行精读并有效熟悉考点的过程,以及模拟考试做题后如何突破难点并进一步精读教材的要点。考生可以按照熟悉知识考点一精读教材一模拟考试一重点精读一通读教材的复习思路,科学合理复习备考。
      [关键词]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精读;中级;备考
      [中图分类号] G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4-0158-03

      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是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重要业务活动,是取得相应的出版专业资格的必经之路。每年虽有大量出版从业人员报考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但通过率并不高。陆琢行⑴和傅柞华认为,考生在学习辅导教材时未运用正确的方法是其中一个原因。如何顺利通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是广大考生迫切关注的问题。在面对工作家庭琐事繁忙、远离系统的课堂学习且缺乏考试思维的背景下,考生要静下心系统地复习备考并不容易。针对这个问题,房蕊等[3]认为,复习时可以遵循阅读一记忆一理解一掌握一使用的思路。刘晶晶[4]认为,复习教材是通过考试的基本条件,并指出通读、细读和精读的步骤。这些复习经验均是按部就班先读教材再做题,笔者认为,围绕每个章节历年考题考点进行教材的精读,效果会事半功倍。下面结合笔者参加中级考试的复习经历,重点阐述如何根据历年考题进行精读教材,以期为后来的考生顺利通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多方收集和了解有关资格考试的信息
      首先,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考察的知识点多,它需要考生对其足够重视并充分复习,才能顺利通过。考生首先要做好考前准备,多途径了解考试的相关信息,如了解报名程序、考试时间和考试范围、内容以及相关辅导教材等,避免埋头读书而忽略很多需要知道的信息[1]。考生可以通过与己考过的编辑人员交流了解考试的来龙去脉[2];也可以在知网上输入“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关键词,下载往届考生关于心得体会的文章来进行阅读参考;还可以关注《科技与出版》《中国编辑》等网站,里边有“资格考试”服务专栏,可以从中了解专家对考试的最新点评和考试的最新变化、答题技巧等,也可以在考试论坛里了解有关考试的点点滴滴[3-4]
      其次,购买教材和历年真题[5]。根据考试要求,考生可以在网上购买了最新版的考试辅导教材以及历年真题。其中教材主要是《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和初级)和《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和初级),还有《数字出版基础》《著作权案例评析》辅导教材以及《考试大纲》。值得指出的是,网上所购买的圣才教育的历年真题、章节题库和核心讲义,其中章节题库主要是根据考试大纲、指定教材和法律法规对教材每个章节的考点所出的选择题和综合题(笔者感觉相当于培训班的辅导内容)。章节题和历年真题是支持安装在办公电脑和手机上同步学习的,并且可以在作答后点击查看答案和解释,可以重复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科技与出版》2017年也推出了在线测评课程)。建议备考过程中不要图省事而借用同事的旧书,虽然上面有详细的笔记痕迹,但终归不是自己的,不利于个人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做好备考计划。根据往年考生的经验,至少要提前两个月进行复习准备。根据个人实际,如果工作比较忙,时间还需要适当延长。复习以考试辅导教材为重点,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教材的知识考点[6-7]。因此,合理安排时间,尽早对教材内容进行精读和研读,考前尽量做到3次以上的整体阅读,精读教材后辅之以历年真题的训练,并根据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再次翻阅教材。制定复习计划,可以以小时或天为单位,每天一定要按照计划完成既定目标。例如,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一章节内容。
      二、结合历年真题考点重点进行教材精读
      (一)明确章节知识考点进行教材精读的步骤
      关于复习备考,多数人是根据考纲看完教材后才看真题,或者在进行完第二遍复习后才做真题寻找考试的感觉。事实上,刚开始翻看教材时会难以把握和集中精力。汤亚玲等在备考总结中指出第一次备考并未重视各章节考点准确性高的特性,第二次备考则兼顾了考试覆盖面广和准确性高两方面,指出在通读教材时就要明确基本知识考点非常重要。由此,复习时要抓住把握知识考点准确性高的特点,考生可以在阅读前沿和目录, 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后,可以围绕历年考题考点进行教材精读。
      第一步看电子讲义,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后开始看书并做笔记;然后针对附后的章节题库来看书,并用不同颜色在教材中标注题型,反复阅读,在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熟悉每个章节的出题思路。例如,《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第一章出版物选题策划概述,考生可以在看完电子辅导教材的讲解后,用框架图或知识树的形式记下来该节的结构框架,又称“思维导图”。初步接触教材和大纲时,没有考试的思维,难以很好地识记具体的概念。这个时候需对照章节题库,在教材中圈划要点,不断找到考试的感觉。
      例如,第一章节选题策划的大纲要求是掌握选题与选题策划的概念、选题策划工作的基本步骤。章节题库的题目就包含了选题的意义,选题策划的概念、内涵、作用、步骤等。多选题选择项的设计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综合处理后设计的,需要对教材的逻辑和概念理解得很透彻才能回答。
      第一节题库里的单选题题目有:
      1.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A)的创造性活动,选择项有:A开发出版自资源、设计选题,B进行市场调查、选择图书主题,C衡量社会效益标准、进行经济核算,D开拓市场、策划图书选题。
      2.选题策划中的信息梳理不包括(A)(2012年真题),选择项有:A采集信息,B归纳信息,C分析信息,D剔除过时信息。
      多选题题目有:
      1.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包括(ACDE)等(2013年真题),选择项有:A信息梳理,B选题立项,C选题设计,D选题论证,E选题优化。
      2.执行选题设计时必须做的工作有(ACD)等(2014年真题),选择项有:A.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捕捉有新意的点子;B.向每名目标消费者进行消费需求调查;C.考虑实施该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D.设想该出版物的内容结构框架;E.对所需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分析。
      综观上述题目,从单项选择题出题的角度基本可以了解教材整一节的框架,从多选题的出题设问、选择项的安排以及题目后面标注的历年考题的年份,可以很好地找出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常考点、必考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做章节题库时,凭前面看书的记忆做题,完成后要接着再次通读相应的教材内容,同时在教材中用红笔圈出所考的选择题题干和选择项,并在旁边标注“单选”“多选”“考题的年份”。对照考题的选择项标注后,笔者发现,如果在教材中找到所有的选择项,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整节教材的内在联系并进行识记。
      例如,章节题库针对教材的“撰写选题报告”出了综合题,相应地根据真题的答案详解,弄清楚选题报告的撰写规范形式、包含的要件等,并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下来:“选题报告包含选题名称、选题价值、选题形成的过程(原因、依据、目的)、内容和形式、设想、读者对象、拟请作者、时间安排、市场营销设想和经济效益预测、落款要齐全等”。如此一来,对教材的内容就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为了加深印象,针对考题自己动笔写了一遍选题报告,并在内容旁边,用红笔标出哪些是选题报告必须包含的要件。
      第二次通读教材是在完成章节真题后。对照考纲看书,把考纲中的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在书中用蓝色的笔标注。标注完成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掌握”的题是前面圈得最多的,要“熟悉”的也是历年考过的,而且出题的类型有所区别,通常一个章节就只考一道综合题。同时针对没有划到的内容,设问如果从这些地方出题,会出哪些类型的题目[8]。如果教材里提及初级教材的内容,没有理解的要找出相关的内容深入理解。
      总而言之,通过章节的考题引导来复习,能够最大效率地把握书本内容的精华,加深对知识考点的理解和印象,很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标记出全部章节的知识点,能够对考点引起关注。这样精读,能够很好地把厚厚的教材读薄。
      (二)掌握出题规律,有重点地看教材
      资格考试进行了十几年,题型基本固定,试题重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即使题目表述不一样,但考试核心知识是不变的。要给做模拟题留有充足的时间,在精读教材后应该开始做真题。系统完成近5年的真题,进一步摸索出题的规律,掌握解题技巧_。在做完真题后,要在教材上对错题做出特殊颜色的标记,同时在笔记本上总结,以便复习时有重点地查看。几套试卷下来,很多模糊的知识点的关系逐渐被理清。知识考点面非常广,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的考题都是围绕教材进行的[8]。如审稿题、编辑加工题等,往往就是选取教材中的某几段话。由此可见,重视教材,多读几遍教材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审稿题、编辑加工和校对题,要掌握答题的技巧,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找出解题的规律,往往容易得分,也要尽量在这些题型上争取得分[11-12]。审稿题侧重内容上的遗漏或错误,一般不会设置语言文字性错误;编辑加工题不改变稿件的主题内容,改正各类的错误,包括知识性错误、语言文字性错误、逻辑性错误、文字润饰等;校对题则没有知识性错误,有许多文字性差错和排版格式错误,如是否有错别字、漏字、多字、字体、行距、缩格、字空、换行、计量单位是否前后统一等,要善于使用校对符号。
      综合题则要侧重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和规律。对于计算题这种分值大而又相对简单的题目,掌握了解题技巧往往容易得分。有考生就资格考试中的计算题作了全面的总结并撰写了文章,但对于笔者而言,还是要理解这些公式涉及的概念和推导的过程才能熟练掌握。考生需要整理出所有的公式,并通过集中反复动笔做几年来的计算题,以强化对公式的记忆。
      (三)归纳专题进行难点突破
      在对教材进行系统精读的基础上,侧重进行难点内容的突破。需要花时间翻阅《数字出版基础》和《著作权案例评析》,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圈出相应的知识考点,进行理解记忆。尤其是案例分析,首先,要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独立思考答题思路,再对照答案详解找差距,从而掌握分析的思路。归纳整理写作和计算题型,如写作题,除了上面提到的选题报告外,还有退稿信、退修信、约稿信、审稿意见、出版物预告等,针对每种类型的选题在笔记本上进行练笔,罗列具体要素,掌握具体要领。再如计算题,整理出计算题的类型(计算所得税、成本定价、稿酬、书脊宽度、版心、印刷等),推演出具体的公式(包含推导的过程),并细细领会每个公式的内涵。例如,印刷费用有按色令制计价和印张制计价两种,这里就需要很好地理解令数、色令、面数、印张和开数。要理解公式,就要理解公式中各个项目的内涵,懂得推演和换算。值得指出的是,计算题要分步计算,列出完整的公式后,才把相应的数值代入公式,这样公式得分,计算也明了;对于有些数值大,小数点后的数据比较多的,要全部保留。因此, 在考试的时候可以携带无编程和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节省计算的时间。
      (四)通读圈画过的
      在精读教材、训练真题以及难点突破的基础上,最后通读教材。通读教材时,在再次识记考点的基础上,着重思索教材内容中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这有利于培养审稿和编辑加工的思维。另外,根据教材上圈画的内容,可以选择性地看重点内容,有些知识内容勾画得不多则考得相对少,或者看书以后掌握得不是特别牢固的,又是考试时可以选择性作答的,可以选择性地忽略这些内容。充分利用精读时做的笔记,随时翻阅笔记本,留意精读时记下的关键知识。
      三、结语
      现在参加中级出版职业考试的考生大多数是初出校门进入出版单位的硕士或博士生。因此,在缺乏系统的实际编辑出版业务工作经验的背景下,新编辑有必要把复习备考资格考试作为入门的必要途径,作为系统学习和提升编辑出版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思想上足够重视,才能很好地在行动上给予充分保障,再谈复习备考的方法才会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陆琢行.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职业素养[J].科技与出版,2012(5):4.
      [2]傅祚华.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重在考察编辑基本功[J].中国编辑,2014(5):79.
      [3]房蕊,高崇升,李晶.浅谈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备考经验[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2):156.
      [4]刘晶晶.出版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复习应考三要领[J].科技与出版,2014(9):127.
      [5]闫玉玲,王亚新,仲崇民.应有效利用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J].科技与出版,2011(9):86.
      [6]陈伶俐,简若姗,吴倩.高效利用网络信息应对出版职业资格考试[J].编辑学报,2010,22⑴:76.
      [7]刘允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备考策略及答题技巧[J].科技与出版,2009(9):60.
      [8]汤亚玲,梁新华,王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考试备考的一二三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47⑴:131.
      [9]傅祚华.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期刊内容备考指南[J].中国编辑,2015(3):88.
      [10]陆琢行.准确掌握知识仔细判明正误[J].科技与出版,2016(4):9.
      [11]刘洪华,李朝前,陈晓锋,等.如何顺利通过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考试[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81.
      [12]刘丰.关于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备考应考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与出版,2012(5):14.

     (转自 2019年第4期《传播与版权》 作者:冼春梅 )

     更多内容请点击《传播与版权》期刊:

     

     点此下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题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