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0-03-06

       8月26日至28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三分论坛“青年编辑学术研究能力提升”暨第19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28日上午顺利召开。论坛由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慢性疾病与转化医学》(英文版)编辑部主任任延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主任魏星主持,共有10个学术报告,并进行了第19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学术编辑胡小洋做了“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建设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未来布局研究”的报告。胡小洋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发展之现状,详细介绍了中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以国家层面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为主,以地方层面的资助政策为辅的体系;目前资助政策布局特征主要是资助类别丰富、资助形式多样,资助经费力度差异大,资助对象范围相对集中等,然后介绍了中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未来发展布局设计,包括科学布局多层级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符合办刊实际的政策经费资助标准;建立科学持续的政策管理,监督和引导服务系统,确保政策实施的全域性,确保政策实施过程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等。

       学术期刊资助政策是推动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出台学术期刊扶持政策,可谓政策红利不断。

       那么,我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第一部分:中国学术期刊事业——现状说

       学术期刊业界和学界的同仁大多知道,当前我国学者每年的国际高水平论文产出(暂以发表在SSA收录期刊上的发文量计,SSA为SCI、SSCI、A&HCI的集合简称)已经超过40万篇,居世界第二位,但这些高水平论文90%以上都发表在国外期刊上——每每谈到这个数字,我们期刊人的内心不免都会隐隐作痛。做一个假设,倘若每年这40多万篇论文都发表在中国自己的学术期刊上,按照每本学术期刊年平均发文量200篇计算,那我国轻轻松松就能打造出2000种左右具有较高国际学术水平的期刊。但是实际中并不像我们假设的这样发展,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期刊大国,但是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却不足150种(以WAJCI2019中国大陆期刊的Q1及以上分区的总数计量),而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期刊更是寥寥无几。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阻碍我国学术期刊事业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学术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二是我国科研成果的管理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前学术期刊的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学术期刊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层面做了诸多引导工作,如启动非时政性报刊体制改革、推进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办刊建设、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出台“反对四唯”和规范“高校SCI论文指标使用”的意见等,除此之外,各层各类学术期刊资助政策的不断推进也是当前促进我国学术期刊事业发展的重要引导政策。

第二部分:中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扫描说

       学术期刊资助政策是以提升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和影响力为根本目标、以提供经费扶持为主要形式的资助政策,是促进学术期刊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很早就开始启动各种形式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政府便陆续开始实施各种学术期刊资助政策,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23)”启动之前,国家和部分地方层面就曾先后设立过各类学术期刊资助政策(项目),主要有:

       1)199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该资助项目每两年启动一次,每次资助 30 本左右精品科技期刊。该项目根据不同刊期资助金额略有不同,平均资助金额为 20 万元/刊次,共计资助 217 项,总资助金额近 5000 万元。2014 年以后,该项目已被其他项目替代。

       2)2003 年,教育部先后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名刊工程”)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名栏工程”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促用进深社科学报进一步化改革,开拓创新,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2 个项目分 3 期共计资助了 96 项次,资助总金额高达 1425 万元。

        3)2006 年,中国科协在原有资助项目的基础上设立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前 4 期每 3 年启动 1 次,2018 年第 5 期更名为“中国科协中文精品科技期刊建设计划”,只资助了 1 年。该项目5期共计立项 639 项次,总资助经费达 2.268 亿元,是当时我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中大规模扶持中文学术期刊的重要资助实践。

       4)2012 年 6 月和 11 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先后启动了两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项目。该项目分两次共计遴选出200种哲学社会科学类优秀学术期刊(后来 2015 年和 2017 年又共增补 6 种期刊入围),以推进和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该项目采取逐年考核持续资助的方式进行,自当年起每年对入围且考核合格的学术期刊给予 40万 的基础经费资助,部分年份还额外设置了10~30万的专项基金供入围期刊自由申请其他专项,2020 年将对部分优秀期刊实施 20 万或 40 万的追加资助计划。每年总资助金额在 0.8 亿元~1 亿元之间,项目实施9年来已累计资助经费约 8.6 亿元,对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5)2013 年,中国科协等六部委联合设立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我国主办的英文科技期刊进行资助。该项目每 3 年启动一期,设置A( 200 万/年)、B( 100 万/年)、C( 50 万/年)、D( 50 万/项)四类子项目,其中前三类子项目每次连续资助3年,D类资助为创刊成功后一次性拨付资助。第一期资助英文刊 135 家,共计资助金额 2.91 亿元;第二期资助 165 家,共计资助金额 3.15 亿元。该项目无论是在英文科技期刊的资助范围还是在资助力度上都是当时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对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6)2016 年,中国科协等部委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的基础上再次发力,增加设立“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项目,第1期入选的16种期刊分别来自自然科学及其工程技术领域的 13 个学科,其目标直接瞄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该项目除了对入围期刊提供每年 100~250 万元的经费资助外,还组建办刊专家服务团,定期为入围期刊“把脉问诊”、制定问题突破方案,光是 2017 年一年就召开“登峰行动计划”“把脉诊断”期刊会议就有七八次,为促进期刊发展准备在期刊资助政策实施层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此外,各级地方相关部门也陆续加入了学术期刊资助政策制定的行列,纷纷启动了各类地方学术期刊资助政策。

       经综合统计,2012—2018 年间,国家层面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资助经费已达 15 亿元,立项总数量已超 2100 刊次,对整个学术期刊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从政策设置类别,还是从政策资助力度和规模,充分显示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层面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为主,以地方层面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为辅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

       2019 年,为认真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国科协等七部委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23),项目设置5个开放申报子项目(即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项目)和 2 个招标申报项目(即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和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项目),整个项目周期为5年,预计5年共计资助超 11 亿元。该项目融合了之前的多项学术期刊资助项目方案,从子项目的方案设计、经费配置和申报过程管理来看,该项目是我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建设工作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经费最多、周期最长、管理最科学的一项期刊资助政策,希望其能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目标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部分:中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发展说

       纵观众多国际顶级刊物,大都数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之路也应该做好中长期发展部署。2019 年 11 月 26 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主持“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部际协调会”上强调:“科技期刊是科技改革和发展的小切口,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支撑,是贯穿科技、经济、文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坚定不移、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因此,作为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也应尽力构建中长期部署,并实现多维度持续推进。

       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作为一种具体的公共科技政策,也需要不断动态调整和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的推动作用,未来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应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要完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布局

       1.建立完善的资助类别体系。从现有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类别设置来看,对于编辑出版人才和团队能力提升项目类别的资助实践相对薄弱,虽然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设置了“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项目,但该项目主要针对280家获得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办刊人才培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继续完善。此外,对于特色中文期刊创办和特色栏目的建设也应该在资助中加以重视。

        2.完善层级式的资助引导体系。对于目前国家层面的大多数期刊资助政策只能资助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在金字塔塔尖上的那一部分期刊群体,如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目前只资助了250种学术期刊(新刊创办除外),占全国现有科技类学术期刊的7%不到,受资助面非常有限,不能带动绝大多数学术期刊的参与,资助引导体系处于断层状态。国家层面应该在努力拓展资助规模的同时,积极发动地方政府层面参与进来,努力形成一种层级式资助引导系统。目前部分省市也陆续开始启动地方资助计划,如湖北省正在研制“楚天卓越行动计划”、陕西省正在制定“三秦”卓越计划方案等,希望各省市努力行动起来,形成有效补充。

       3.完善资助经费的资助标准体系。为了充分发挥资助经费的效用,不让资助经费过分浪费,政策组织主体应根据前期经验逐渐构建一套动态的经费资助标准体系。如,1)可根据不同的资助目标、不同的资助等级、不同的期刊类别等来来制定不同的资助标准;2)在相同的资助等级下,可根据期刊的不同载文量、学科竞争强度、原有办刊条件等差异来确定差异化资助力度;3)同时可探索建立资助经费使用效用的奖惩制度。

       二、不断完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运行模式

       前期设立的一些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等项目,采取的运行模式主要是“项目立项-验收-启动下一轮项目”——整个过程只有资助政策实施的全端和后端,几乎没有来自项目中间实施过程的运作内容,如来自组织主体对特定刊物办刊方向、办刊环节的把脉问诊以及常态化的监督管理等,其实这些中间环节的智力扶持对于大多数获资助的期刊而言更为重要。当然,后期的诸多项目也在中间环节的指导上做过一些工作,如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在项目实施时就成立专家顾问小组,对受资助的16家期刊的办刊问题进行把脉问诊活动,该项目实施中间过程的这种组织服务形式非常有推荐价值。

       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作为一种具体的公共科技政策,在其运行模式上的完善建议还有,1)建议政策组织主体中包含对办刊业务足够熟悉的机构或团队,使资助政策不仅仅体现在经费的扶持上,而更应该体现在对办刊业务过程的专业帮扶上;2)政策经费的支出主体建议和组织主体实现分离;3)应该设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主体(可以由政策经费支出主体来立项聘任),并实现评估主体对政策客体和政策组织主体的监督评估机制。(具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将在后续出版的成果中再详述)

       三、建立资助政策的管理、监督和服务引导工作体系

       由于不同的资助客体受自身的理解水平、执行能力影响,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程度都存在差异,组织主体只有做好了这个中间环节的政策实施监督、管理和服务引导,才能保证资助经费的精准施力、科学转化。值得再次点赞的是中国科协为保障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科学的实施,其专门组织设立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编号:2019KJQK001)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督导、调研交流活动组织实施(项目编号:2019KJQK003),这些项目成果不仅能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立项、资金拨付及经费使用、日常管理与监督、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动态调整及淘汰递补机制等提出制度方案,还能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分区域组织开展实地调研督导,并集中组织项目执行业务交流活动。建议政策组织部门依势建立该类政策的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体系。

       四、建立完善的资助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机制

       在各项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这些资助政策实施这么多年,直接资助了数以十亿计的政府财力,这些资助政策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发挥了多大作用?这些资助政策每一项政策每一期项目的实施效果又是如何?政策项目的实施方案、实施过程是否需要完善、怎样去完善等等,特别是在我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规模不断拓展的当下,科学的开展资助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对完善我国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资助政策项目评估过程大多体现的是一种“被动式的报告评估模式”,一般由政策组织主体发出项目验收通知,政策客体以书面形式按结项要求组织材料上报,政策组织主体委托财务审计部门对财务进行审计,再集中组织召开一次结项评估会就给出了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结果。这种以“结项报告+财务审计+结项评审会议”的被动式评估模式虽然简单、易操作,能粗力度地掌握一些效果信息,但政策组织主体很难掌握大多数细节内容,特别是被动式结项报告大多报喜不报忧,报得不报失,很难全面评估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以及当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体现的问题。所以,当前背景下,相关政策主体应该建立主动出击的资助政策评估机制。

       有关学术期刊资助政策的评估研究,近些年也慢慢开始被重视起来,特别是近些年,已有一系列实证研究出现,该研究热点的出现也正是中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近些年,除了一些学者关注资助政策对具体刊物相关指标或办刊环境产生的影响外,也出现了像刘玉姝、许晓阳、任胜利、佘诗刚、甘可建、王燕等学者(以相关文献第一作者记录)对具体项目前期整体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实证研究。但从整体的研究理论、方法和过程看,有关具体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研究仍有诸多需要提升的空间。

       简要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是在评价理论上对公共科技政策评价理论运用不够。一方面,对未受资助学术期刊的同期效果变化强调不够,甚至是没有考虑;另一方面即便是考虑了未受资助期刊的变化,但常常弱化了对未受资助期刊的严格筛选。2)评价指标相对单一。目前大多研究只考虑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这两项引文指标,相对政策制定的目标初衷来讲,评估指标相对单一,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质量的体现视角和影响力的产生路径更是多种多样、丰富。3)期刊评价指标数据收集的时间窗口与期刊资助政策作用的时间窗口存在不一致问题。特别是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具有滞后性,需要重点设计统计时间节点,使指标数据的反映时间窗口与政策的作用窗口相一致才科学合理。4)没有分学科进行数据处理和比较。需要评价的期刊往往来自不同学科,按照分类评价原则,这些指标数据也只能在同一个学科下进行处理和比较,但目前多数研究没有保证这一点。

       值得继续点赞的是,中国科协为探索建立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估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获资助项目实施成效,特设立“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9KJQK004,70万)”和 “201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工程项目数据服务、验收考核和成效评估”(项目编号:2019KJQK002,85万)两个有关期刊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项目,而且中标方也是非常专业的评价研究机构和团队,期待该工作能为中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出实质性贡献。

       总之,我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在政策体系结构、政策运行体制、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服务与引导、政策实施效果考核与结项、政策实施过程监督与效果评估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和创新。面对国家聚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和国家层面的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发展实际,我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的未来发展还需继续“科学布局‘整体-长远’型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监管机制和工作方法体系”“构建政策全流程的第三方评估系统和评估理论体系”“优化‘管-监’相长的政策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

第四部分:结  语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各位亲为抗击疫情暂时“停下”手头工作,但我们并没有停下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的脚步,也许是因为本次疫情中的种种故事促成《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教育部和科技部以这样详细的条款出台这份《意见》来规范论文发表和评估上的具体问题还尚属首次,这也足见期刊和学术论文在当前健康学术生态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建设一流学术期刊既需要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这种大力度资助行动的推进,也需要像反对“四唯”、规范“SCI指标”使用这类引导性意见来合理地引导。希望促进期刊事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和引导性意见能继续从我国学术期刊事业的整体提升出发,如若资助政策和引导性意见只能激发极少数期刊的积极性,那么这些“政策”和“意见”对于中国学术期刊事业整体的推动作也只是有限的。中国学术期刊事业的整体发展需要绝大多数期刊人的共同努力,希望中国学术期刊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更富效率;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静心”包容,相信国家层面的各种政策和意见会越来越完善,政策和各类意见本身就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意见》的内容虽然有些需要继续“推敲”,但已经能看见国家有关部门工作的决心,就像相信疫情战役一定能胜利一样,我国的学术期刊政策体系和引导性工作也会越来越精准和高效。

       学术期刊的春天已经来临,请大家积极行动,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拓展影响力,为科学和研究者做好更高质量的出版、传播和服务!

       (本文内容转载自公众号:期刊强国;原创:胡小洋)

       胡小洋,博士,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项目执行人,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13年。曾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青年编辑奖、湖北省优秀期刊编辑工作者奖、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突出贡献奖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工作者奖等多项荣誉。